< 返回
我们如何吸取金融危机教训?

建设制度通道促进投资消费

金融创新改革需要考虑国情

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有效监管

比较中美经济现状,国内不少人认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使美国陷入了严重衰退,而中国不仅没有银行的倒闭,反而还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中国比美国强得多。我认为这样的看法来源于表面现象的分析,对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发展非常不利。中国有中国的问题,美国有美国的问题,两国各自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从实质上比较中美经济状况,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盲目乐观。

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与美国不在一个等级,美国处在原始型创新经济阶段,中国只是处在引进模仿阶段,不能高估自己的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不假,但不会动摇美国的原始型创新能力的根基。如果我们以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会使美国原始型创新能力严重削弱就错了。反观中国,危机之前我们的原始型创新能力不强是个显著的事实,危机导致引进模仿型经济的出口受到严重抑制,迫使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自主创新;同时,危机也为我们提供了赶超美国的时间,我们应加速改革阻碍自主创新的原有体制机制,如果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就有可能使我们不能充分利用这次时间差培育原始型创新能力,失去一次极好的历史机遇。

第二、中国的社会投资及消费的发展与美国也不在同一等级。美国目前的金融状况的确比中国差,大批银行倒闭,政府债务缠身,而中国银行相对稳定,政府拥有大量外汇和财政资金。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鼓励社会民众创新创业还是鼓励消费上,都缺乏成熟的机制;金融支持重点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支持中小企业运作和激励民众消费的金融手段都欠缺。相对充足的资金和外汇还没有找到通畅的渠道和有效的模式转化为民众的消费,在国家外汇储备以及财政信贷资金与人民群众的创业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创造有效的制度通道,促进社会民众投资、消费,目前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第三、中国金融体系与美国金融体系的角色不一样。美国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比较高,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成熟,金融衍生品发达,对经济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这有利于金融机构对于知识经济、自主创新的支持,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结合最迅速、最及时的国家;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开创的虚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与实体经济相分离,金融投机过于活跃,反而可能影响经济安全,拖累实体经济。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还不够高,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还处在发育阶段。目前,中国的金融创新及金融改革需要根据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把握分寸,发展前景不能照搬国际大金融机构的已有做法,而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人民群众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尤其重要。

第四、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当前历史阶段的作用不一样。美国是崇尚私有产权的国家,信奉私人利益的追求会自然而然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形成。美国的金融危机深刻地反映美国经济价值观的文化困境,美国政府需要吸取教训,寻找市场主体自我约束、严格的政府管控加上民众的广泛监督相结合的市场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快体制转轨的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政府本身需要转型;另一方面,政府又要尽早看到过度推崇经济人假设导致社会利益破坏的可能性,积极承担监管的责任,并动员社会民众参与监管。尤其不要把美国已经证明不好的东西还吸引进来当成经典学习,盲目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综上所述,在当前表面上相似的经济困境背后,中国与美国有着许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我们需要认清这些特点,保持清醒的头脑,脚踏实地地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历史给予的机遇,加速中国的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