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导致中国制造商丧失供应链柔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长鞭效应”的持续影响和缺乏供应链协作。这三点因素导致整个供应链从销售终端开始波动,并将这种波动向上游不断扩散,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表现极差:
(1) 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导致大部分下游企业需要面对比成品 sku 层面更复杂的物料与在制品管理、频繁的生产线切换、众多的供应商和复杂的生产排程。而上游供应商则需要面对频繁和多样的采购订单、无法形成经济批量的生产计划、紧急要货申请等问题,这样的问题在零配件供应商的表现情况更为严重,因为他们往往需要应对来自多个下游客户的”问题订单”。
(2) “长鞭效应”的持续影响导致出现企业无法做出准确预测、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承担过高的库存风险、恶化的供应商关系、企业计划性被削弱等问题。”长鞭效应”与企业内部问题叠加将使问题更加严重。
(3) 由于缺乏供应链协作则导致企业间信息闭塞、无法了解上游供应能力、企业间的供应链计划 (scp) 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他们无法保持一致的供应链运作目标。
削弱”长鞭效应”
事实上,不仅在供应链的柔性问题上,即使是在成本问题上,供应链的”长鞭效应”都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长鞭效应”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误判下游需求而极易产生不必要的库存、采购失误和服务瑕疵等问题。而56.35%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库存方面的浪费是所有过程浪费中最大的构成部分,因此易观国际建议首先将削弱”长鞭效应”作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提升供应链柔性的工作目标。
认为,引起”长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触发因素,它是整个供应链波动的源头,另一种是加剧因素,它将波动进行放大和扩展:前者主要包括终端市场波动、多样化的需求等,后者主要包括失败的预测、限制性订货条件、促销行为、mrp 的僵化运算、非限制性订货条件、经济订货批量、销售波动、计划失误等因素。
同时,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有效削弱”长鞭效应”存在两种行动方式,一种是改善行动,一种是预防行动:
(1) 改善行动:
与下游企业(最好是承担最终交付工作的企业)及时沟通,共享市场/需求信息;
与上下游企业共同做出销售预测,使企业保持一直的预测结论;
如果可能,应尽量采用准确的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在组织内部分享;
采用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与供应商协同补货;
了解上下游企业的产能等信息,并将其作为计划工作的参考依据;
重新寻找合适的物流服务商(如果其服务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并对其进行定期考核;
针对历史规律采用策略性库存控制方式;
采用层次更少的分销渠道,主动进行终端市场调研(适合为最终客户服务的1-5级供应商);
持续压缩供应链时间,比如缩短订单处理时间,等等。
(2) 预防行动:
备足产能,提升生产线柔性;
准备足够的备份供应商资源或委外资源;
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将计划功能作为重要考虑依据;
采用限制性订货条款,对频繁取消订货的企业进行处罚;
规范财务会计行为,设定合理的应收/付款约束条件;
采用订单处理优先级原则,对供应商与品类进行合理划分,并建立关联关系;
部分企业(如农产品生产)可以采取套期保值来应对市场波动,等等。
事实上,部分制造型企业的实践也表明:削弱”长鞭效应”的确有利于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和提升供应链柔性。但制造型企业也需要同时着手进行内部改善,避免内部问题和”长鞭效应”带来的叠加效应。
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广泛应用
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广泛应用也将帮助中国制造商在成本问题和柔性问题上得到更有效地改善,rfid 技术和 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rfid 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企业实现实时、透明、可视的供应链管理,rfid 技术将不仅仅用于供应链协同,也可用于生产线上的在制品控制和工艺流程控制,帮助管理者识别浪费和采取行动。
vmi 模式的应用则将制造业的供应链协作提升到了协同高度,基于自动补货协议的 vmi 模式将不仅仅有利于削弱”长鞭效应”的影响,同时也将利用”并行工程”效应实现对供应链流转时间的压缩,降低库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