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大学生就业指导案例分析(期望值过高)

我校2018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小赵来自四川广元,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我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的供需见面协调会时,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广元有一家园林设计公司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成都市,至于到成都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分析:小赵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像小赵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根据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本校2019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其中大部分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